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報道 > 學習《三十講》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第二十六講】

發布時間:2018-10-11 15:25:08      作者:黨委宣傳部      來源:      瀏覽量:3722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第二十六講】

編者按

      近日,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一書,由學習出版社出版。該書以“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為核心內容和主要依據,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分30個專題全面、系統、深入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科學體系、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實踐要求,強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自2018年8月31日起,我們將選取原著內容,在公司微信公眾平臺上持續推送,和大家共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公司黨委號召廣大黨員、干部職工自覺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第二十六講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戰略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人類發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國理念、中國方案,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和熱烈響應,已被多次寫入聯合國文件,產生日益廣泛而深遠的國際影響,成為中國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

       一、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

       當今世界,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持續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成長,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休戚相關,和平力量的上升遠遠超過戰爭因素的增長,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

       同時,人類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金融危機陰云不散,發展鴻溝日益突出,兵戎相見時有發生,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陰魂不散,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國際格局以西方占主導、國際關系理念以西方價值觀為主要取向的“西方中心論”已難以為繼,西方的治理理念、體系和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國際格局和時代潮流。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

       宇宙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共有一個家園。面對動蕩不定的大世界,面對百年不遇的大變局,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聲,冷戰思維、零和博弈愈發陳舊落伍,妄自尊大或獨善其身只能四處碰壁。只有堅持和平發展、攜手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共贏、多贏。世界各國要以負責任的精神同舟共濟,共同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笨梢哉f,各國之間的聯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烈,人類戰勝困難的手段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豐富。我們要抓住歷史機遇,作出正確選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創人類更加光明的未來。

       二、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

       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的重要力量。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國家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實現夢想?!睂崿F我們的奮斗目標,必須有和平的國際環境。沒有和平,中國和世界都不可能順利發展;沒有發展,中國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只有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國一道維護世界和平,中國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才能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下堅實基礎,才能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從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是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自信和自覺,來源于中華文明的深厚淵源,來源于對實現中國發展目標條件的認知,來源于對世界發展大勢的把握。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積極開展對外交往通商,而不是對外侵略擴張;執著于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而不是開疆拓土的殖民主義。對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以和為貴”、“天下太平”等理念世代相傳。2100多年前,中國人就開通了絲綢之路,推動東西方平等開展文明交流,留下了互利合作的足跡,沿路各國人民均受益匪淺。600多年前,中國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船隊“七下西洋”,遠涉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沒有占領一寸土地,而是播撒了和平友誼的種子,留下的是同沿途人民友好交往和文明傳播的佳話。中華民族曾遭到列強長期侵略和欺凌,但中國人民從中學到的不是弱肉強食的強盜邏輯,而是更加堅定了維護和平的決心。中國人民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愿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過艱辛探索和不斷實踐逐步形成的。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已經證明,和平發展是中國基于自身國情、社會制度、文化傳統作出的戰略抉擇,順應時代潮流,符合中國根本利益,符合周邊國家利益,符合世界各國利益。中國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世界繁榮穩定是中國的機遇,中國發展也是世界的機遇。走和平發展道路,對中國有利,對亞洲有利,對世界也有利。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既積極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促進世界和平;既讓中國更好利用世界的機遇,又讓世界更好分享中國的機遇,促進中國和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國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共同構建和平、發展、繁榮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倡導合作共贏理念。但是,走和平發展道路、倡導合作共贏是有底線的,這就是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敝袊鳈?、安全、發展利益和民族尊嚴絕不允許任何勢力侵犯,同時任何力量也不能動搖我們堅持和平發展的信念。

       三、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內涵極為豐富、深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反映了人類社會共同價值追求,匯聚了世界各國人民對和平、發展、繁榮向往的最大公約數,為人類社會實現共同發展、持續繁榮、長治久安繪制了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對中國和平發展、世界繁榮進步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國家和,則世界安;國家斗,則世界亂。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人類歷史上戰亂頻仍,生靈涂炭,從公元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到兩次世界大戰,再到延續40余年的冷戰,教訓慘痛而深刻。要和平不要戰爭是各國人民樸素而真實的愿望。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根本要義在于國家之間構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大國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構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關系。大國對小國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獨尊、強買強賣的霸道。任何國家都不能隨意發動戰爭,不能破壞國際法治,不能打開潘多拉的盒子,出現矛盾和分歧,要通過平等協商處理,以最大誠意和耐心,堅持對話解決。

       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世上沒有絕對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國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別國的動蕩之上,他國的威脅也可能成為本國的挑戰。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皢蝿t易折,眾則難摧?!绷暯娇倳浿赋?,鄰居出了問題,不能光想著扎好自家籬笆,而應該去幫一把。國家不論大小、強弱、貧富以及歷史文化傳統、社會制度存在多大差異,都要尊重和照顧其合理安全關切。各方應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要恪守尊重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等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挑戰,深化雙邊和多邊協作,促進不同安全機制間協調包容、互補合作,不這邊搭臺、那邊拆臺,實現普遍安全和共同安全。各國都有平等參與地區安全事務的權利,也都有維護地區安全的責任,要以對話協商、互利合作的方式解決安全難題。要加強協調,建立全球反恐統一戰線,為各國人民撐起安全傘。

       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各國特別是主要經濟體要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兼顧當前和長遠,著力解決深層次問題。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創新驅動,進一步發展社會生產力、釋放社會創造力。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支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經濟全球化是歷史大勢,要加強協調、完善治理,引導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著力解決公平公正問題。

       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昂透?,在于合異?!比祟愇拿鞫鄻有允鞘澜绲幕咎卣?,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多樣帶來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產生進步。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不同歷史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俗,孕育了不同文明,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展,使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人與自然共生共存,傷害自然最終將傷及人類,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類未來。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工業化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產生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我們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要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解決好工業文明帶來的矛盾,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平衡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新挑戰,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全球生態體系。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是一個歷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風順,需要一步一步沿著正確道路前進。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路徑。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就是要倡導各國秉持相互尊重原則,共同追求國際關系和國際秩序的公平正義,攜手合作、同舟共濟、互利共贏。相互尊重是前提,公平正義是準則,合作共贏是目標。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實質,就是要走出一條國與國交往的新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辟道路、積累條件。

       四、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以周邊和大國為重點,以發展中國家為基礎,以多邊為舞臺,以深化務實合作、加強政治互信、夯實社會基礎、完善機制建設為渠道,全面發展同各國友好合作,不斷完善我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打造覆蓋全球的“朋友圈”,與各國人民結伴而行、共創美好未來。

       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大國之間相處,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中俄互為最主要、最重要的戰略協作伙伴,兩國關系在各自外交全局和對外政策中都占據優先地位,兩國要鞏固戰略和政治互信,增強在涉及對方核心利益問題上的相互支持;擴大務實合作,深化人文交流;密切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協調和配合,維護世界和平、安全、穩定。中美兩國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全球發展繁榮方面肩負著特殊的重要責任。發展長期健康穩定的中美關系,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國際社會普遍期待。當前中美關系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已經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本著相互尊重、互利互惠的原則,聚焦合作、管控分歧,確保中美關系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歐洲是多極化世界的重要一極,是中國的全面戰略伙伴。要從戰略高度看待中歐關系,將中歐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結合起來,共同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提升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全球影響力,為世界發展繁榮作出更大貢獻。全面深化金磚伙伴關系,致力于推進經濟務實合作,致力于加強發展戰略對接,致力于推動國際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致力于促進人文民間交流,開啟金磚合作第二個“金色十年”。

       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周邊是我國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中國始終將周邊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視促進周邊和平、穩定、發展為己任,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聯互通,共同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東北亞、東南亞、中亞是我國周邊外交的戰略重點,也是我國海外利益集中、交往密切、對外輻射影響力較強的地區。堅定致力于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堅定致力于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堅定致力于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嚴格遵循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精神和四點原則共識,確保兩國關系沿著正確方向發展。中國和東南亞山水相連,血脈相通。堅定發展同東盟的友好合作,堅定支持東盟發展壯大,堅定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堅定支持東盟在東亞區域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中國和南亞各國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們愿同南亞各國和睦相處,愿為南亞發展添磚加瓦。中國高度重視發展同中亞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將其視為外交優先方向。我們希望同中亞國家一道,不斷增進互信、鞏固友好、加強合作、促進共同繁榮。中國愿意把自身發展同周邊國家發展更緊密地結合起來,歡迎周邊國家搭乘中國發展“快車”、“便車”,讓中國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周邊,讓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

       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廣大發展中國家是我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同路人。我國雖然取得巨大發展成就,但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踐行正確義利觀,義利相兼,義重于利,切實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把我國發展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緊密聯系起來。中非歷來是休戚與共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加強同非洲國家的團結合作是我國長期堅持的戰略選擇,對非合作要講“真、實、親、誠”。中非應該以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建設為引領,繼承真誠友好的光榮傳統,把互助合作精神發揚光大,堅持互利共贏的平等合作、開放包容的多方合作、能力導向的務實合作、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基礎優先的重點合作?!昂却嬷?,天涯若比鄰?!敝袊c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雖然相距遙遠,但友好關系源遠流長,雙方將共同致力于構建政治上真誠互信、經貿上合作共贏、人文上互學互鑒、國際事務中密切協作、整體合作和雙邊關系相互促進的中拉關系五位一體新格局,打造中拉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中國同阿拉伯國家彼此是相互尊重、相互認同、相互信賴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雙方將弘揚絲綢之路精神,促進文明互鑒、尊重道路選擇、堅持合作共贏、倡導對話和平,不斷深化全面合作、共同發展的中阿戰略合作關系。

       五、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支持聯合國發揮積極作用,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當前世界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現行全球治理體系跟不上時代發展、不適應現實需要的地方越來越多,國際社會對變革全球治理體系的呼聲越來越高。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發展,符合世界各國的普遍需求。

       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國際社會大家的事,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使關于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主張轉化為各方共識,形成一致行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什么樣的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對世界好、對世界各國人民好,要由各國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說了算,不能由少數人說了算?!蓖七M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并不是推倒重來,也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創新完善,使全球治理體系更好地反映國際格局的變化,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意愿和利益。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維護和鞏固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積極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體制,提高國際法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動建設和完善區域合作機制,加強國際社會應對資源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網絡安全,應對氣候變化,打擊恐怖主義,防范重大傳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戰的能力。

       全球經濟治理是全球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差距、南北差距問題更加突出,變革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是大勢所趨。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建設公正合理的全球經濟治理模式。要以平等為基礎,更好反映世界經濟格局新現實,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確保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以開放為導向,堅持理念、政策、機制開放,適應形勢變化,廣納良言,充分聽取社會各界建議和訴求,鼓勵各方積極參與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機制封閉化和規則碎片化。以合作為動力,加強溝通和協調,照顧彼此利益關切,共商規則,共建機制,共迎挑戰。以共享為目標,提倡所有人參與,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獨大或者贏者通吃,而是尋求利益共享,實現共贏目標。

       中國是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是國際合作的倡導者和國際多邊主義的積極參與者。推動全球治理理念創新發展,積極發掘中華文化中積極的處世之道、治理理念同當今時代的共鳴點,努力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堅持權利和義務相平衡,既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主動承擔國際責任,也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提高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著力增強規則制定能力、議程設置能力、輿論宣傳能力、統籌協調能力。加強全球治理人才隊伍建設,培養熟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了解我國國情、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國際談判的專業人才,為我國參與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來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

一级性爱偷拍A片|激情文学168|国产av小短片|,AV黄色网站,